阮仪三:城市特色与历史建筑保护

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就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体系,创造了独特的木构建筑。欧洲人也有木屋架,但用钉子钉,中国都用木头做成了榫卯,通过相互穿插来固定结构。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用木屋架组成,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以丽江为例。 1985年12月12日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世界遗产的大国。 199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中国提意见说,你们有许多古城,为什么不申报世界遗产城市呢?当时世界上已经有80多个世界遗产城市,包括巴黎、墨西哥城、威尼斯、罗马等。我们研究发现,这件事有很大困难。世界遗产第一条要求有原真性。北京元大都城墙1958年被拆除,只余下白塔寺;西安是汉唐古都,汉朝的都在地底下,唐朝建筑只有大雁塔和小雁塔;开封洛阳也没有什么唐代城市建筑,经历七次黄河水淹,古迹都在地下。最终我们选择了平遥和丽江。 1995年底将丽江送去申报, 1996年2月,丽江发生7.4级大地震,我们当时立马就去考察丽江的状况,结果发现,丽江几百年的老房子没塌,墙倒柱不倒,只是斜了,伤亡100多人。材料写上去之后,当年就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同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带中有一个位于广元市的昭化古城, 2005年我做的规划, 2007年进行修缮, 2008年5月12日地震之后,我们修缮的木结构房子全都完好。

  优秀的建筑技术能很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体系房子呵护了多少生命!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并不是说现在还要到处建木结构的房子,而是说,这种技术理念和内在精神我们应当传承、研究、发扬光大。尤其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历史的问题。现在我们都用钢筋混凝土造房子,如果认真施工,因为有一定的科学保证,依据框架结构,也没什么问题。现代的高层建筑,大都是稳固的筒中筒结构。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建筑结构被发明之后,日本和欧洲都建了许多高楼。这种结构依靠其自身材料的坚固性来抗震,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木结构体系是依靠梁柱之间的联系(榫卯结构是仿生的,仿照动物的关节功能,当地震袭来时允许各个环节之间变动)来抗震,是以柔克刚。现在欧洲技术一来,我们就把这个传统技术丢掉了,非常可惜。还有,现在木结构课程在中国各大高校的建筑学院都被取消了,同样令人遗憾。

  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

  城市建设应该和人体新陈代谢一样,好东西一定要保留下来。保护城市遗产是为留下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我们的传统建筑要多留一点,多保一点,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新的城市建设。

  现在我们来说说上海。上海别具特色,城市虽说不老,也有老的东西,比如松江和嘉定都有宋代的方塔,松江和嘉定原本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上海的老城隍庙留存了明清建筑,也是主要的旅游地。还有上海最精彩的名片——外滩。 1880年到1937年是世界建筑史上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大量不同风格的西方建筑在上海都有所反映,集中体现在外滩,因此外滩也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会”。还有很多重要的建筑,例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在当时的世界建筑中都是独领风骚的。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的设计者是一个名叫邬达克的外国人,他在上海设计了60多座建筑,其中20多个都是优秀历史建筑。当时的建筑一个较大的特色是注意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注意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不是一味仿古。也有许多外国人设计的富有中国风格的建筑,如原来的圣约翰大学(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中西合璧的典范——石库门等。所有石库门的内涵都是中国的,但用的是外国的装饰,采取了租界上房地产的运作方式。石库门也有许多的种类,步高里和尚贤坊又有不同,新旧石库门里面的设置有所区别。

  上海现在留存了10个较好的古镇,最有名的是朱家角和新场。新场是元代的海塘,也是明代的盐场,近代上海原住民的故乡,前街后河。那些住宅第一进是古代的,第二进是石库门形式,第三进是农村形式,后面是河,河对岸是花园菜圃,完全是一派田园风光,非常美好。我们想做一个规划和恢复,但现在拆迁有很大的难度。其实,上海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在全国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在老城区里面划分了12个历史风貌区,这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总面积是最大的,且保护力度较大,每个保护区都各具特色。像外滩保护区、老城隍庙保护区、徐家汇衡山路保护区、龙华保护区、虹桥保护区等,古今中外各种样式都有,形成了上海城市的特色风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校企携手,优势互补,共谱木结构新篇章

周四 5 月 24 , 2012
  今天,由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系主任孙友富教授与江苏久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利民女士代表各自 […]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