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庙”:为明代庙宇 史上总面积曾达10亩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位于成都致民路的“猫猫庙”。

它,曾是供奉老君像的庙宇,香火缭绕;它现在是一片民居,衰败破落。400年来,时移世易,风云变幻。它改了颜色,换了面孔,像被岁月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它,木结构、方地铺、雕花云拱、太极图……它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不小心闯到现代熙熙攘攘的闹市。

  在400年前的明朝,它曾是供奉太上老君的庙宇,香客不断。它的总面积,历史上曾达10亩。

  这就是位于致民路的“猫猫庙”——成都保留得最好的明代道教庙宇。

  雨巷里幽深的老民居

  从致民路拐到十一街,是一条小巷。入口处的茶馆,一幢与现代建筑风格迥异的老房子,暗示着巷子的深处别有洞天。

  这是一个下着微雨的早上,巷子里人烟稀少,茶馆前的桌椅寂寞地立在伞下。再往前走两步,左手边出现了一幢房屋,灰瓦木门,红砖从石灰脱落的外墙露了出来。紧挨在这老房子后面的,还有两幢旧式木结构房屋。它们被居民称为“猫猫庙”。

  这三幢依次增高,最高那幢,高达9米。这高房子,两扇雕花的木门用铜锁扣着,墙体斑驳更甚之前的房屋,屋内有5个开间,长20米,房屋中柱有40多公分粗,檩子上画有太极图。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从房子后院的屋顶中钻了出来。住户说,这棵树有700年历史。

  在这三幢房子周围铺开的其他民居,与它们风格类似,都是木构造——穿斗抬梁式。但是要低矮一些。不远处就是热闹的主街。再走得深一些,突然开阔起来,拐角处,几幢房屋围出来一个小空地。终于有木门敞开了。53岁的陈开财倚在门口看报纸,低低的屋檐下除了晾着衣服,还挂着两个鸟笼,两只画眉在笼子里跳着。

  修于明代的道教“老鬼庙”

  这片似乎被繁华世界遗忘的区域,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明代的道教建筑。而那三幢前后排列,被居民们称为“猫猫庙”的老房屋,是庙宇的三个大殿。

  在明朝天启年间的成都地图上,这一区域被标注为“老鬼庙”,以后在清代的几种地图上,又被标为“老虎庙”“老古庙”“猫猫庙”等。所谓猫猫,指的是老虎。这三个大殿,二殿供奉着白老虎,三殿供奉着天上老君。以前曾供奉太上老君,以及檩子上的太极图等表明,这个“猫猫庙”为道教建筑。“经过对建筑形式的分析,及参考历代地图标注,可判断其为明朝建筑。这个‘猫猫庙’历史上总面积达10亩。”文物专家刘孝昌说,这是成都目前保留最好的明代道教庙宇建筑。

  与一般的古代建筑坐北向南不同,“猫猫庙”坐南向北正对老安顺桥。传说,在山门前曾有石桅杆,约7、8米高,被叫做“天灯”,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

  刘孝昌介绍,老虎庙被老百姓喊误了口,才变成了老古庙和老鬼庙。他认为,这应该是成都目前保留最好的明代道教庙宇建筑。

  棚户区即将被改造

  83岁的毛国柱婆婆是这儿年纪最大的原住民。

  59年前,带着2岁的女儿,她从天回镇跟着丈夫来到这里,建了现在的这间小房子。那时候,“猫猫庙”的三个大殿还住着财主。

  “听说1951年的时候从殿里面搬出过一尊2米高的老君铜像,我没看到过。我来的时候没见过菩萨,啥都没看到。”天气有点冷,83岁的毛国柱蜷缩在椅子上,但声音很洪亮。这是一幢2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也是木结构。尽管没有见到老君像和白虎像,但以前这里的雕花云拱和太极图她很熟悉。

  如今,变化即将来到,去年,这片老民居被纳入了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终将告别漏雨湿冷老旧的痛苦。华西都市报记者谢燃岸摄影刘陈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南京浦口火车站旁民国老宅起火 屋顶烧两个大窟窿

周二 3 月 18 , 2014
 昨天,市民李先生打进现代快报热线96060报料称,浦口火车站边的一幢老房子着火了,火势虽然不大,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