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涌山明清风貌犹存 一民宅梁柱均为银杏树

    位于乐平市的千年古村涌山,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初年赣东北山区的历史原貌,现有明清古民居建筑38幢。这些古祠堂、民宅、私塾均为砖石木结构,多为穿斗式结构,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不仅有着时间沉淀的韵味,更承载着人们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寄托。日前,记者在当地民间学者王长寿的带领下,走进涌山村,探访江南古村的美丽乡愁。

     明清风貌古韵犹存

       记者首先走进涌山村王家街的一幢民宅,只见厅堂高大宽敞,厅中的屋柱足有一人合抱粗细,还配有石质柱墩;正中的天井用青石板铺设,砌作规整;门楣、隔扇、窗棂、藻井、梁枋等雕饰精美,无不篆刻着历史的痕迹,向世人展示着江南民居的无限魅力。

  “这是一幢建于清朝的大户民宅,用料讲究,梁柱全部都是银杏树。”王长寿说,“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涌山村现在还有38幢,最为出名的还是昭穆堂。”

  在王长寿的指引下,记者步入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昭穆堂,这里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间四柱歇山顶牌楼式,融建筑设计、木雕、石雕、砖雕和彩墨画为一体,历经380多年风雨洗礼,风采依旧,古韵犹存。不仅如此,祠堂里还有一座建于明代,也是“中国古戏台之乡”乐平现存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戏台,其“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多元文化烙印涌山

  “涌山历史文化悠久,不仅有旧石器文化遗址仙岩洞,还有当地独有的饶派建筑群。”说起涌山的历史,王长寿如数家珍,他说,“自古以来,涌山都是乐平的北大门,东连婺源,北接浮梁,曾经是历史上资源交换的中转站。涌山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有着1600多年的文化积淀。”

  穿行在涌山老街,随处可见斑斑驳驳的白墙、典雅庄重的门楼,还有雕刻精美的门楣、门枕,无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八涧桥至今还在,加上古驿道和文献族谱,都证明涌山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的一条重要入口通衢。王长寿介绍说:“古饶州、徽州等多元文化在涌山碰撞交融,给世人留下了昭穆堂、王母贞节石碑坊、司马府邸、州判官府邸、江南第一私塾、万年戏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饶派建筑风格,也为涌山这个历史文化名村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多方携手保护古建

  涌山村原有明清古建筑80多幢,“前几年,很多外地商人盯上了涌山明清古建筑,先后有40多幢古民宅整体搬迁到浙江、上海等地。” 涌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华说,“如果再不加强保护,涌山再没有多少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了。”

  近年来,在景德镇、乐平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涌山村切实加强了古村落的保护,正着力加强古村落原生态的保护和传承,把人、建筑、环境有机统一起来保护,努力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凸显风貌的完整性,体现生活的延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批民间志愿者也纷纷投身其中,王长寿辞去了工作,踏上了涌山明清古建筑保护的漫漫长路;年过古稀的徐裕西变卖了赖以生存的加油站,投身涌山古人类洞穴遗址保护……多方的合力,有效遏制了涌山明清古建筑外流。

  2012年,涌山村荣获江西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3年,涌山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不仅从侧面反映了涌山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而且预示着涌山已经进入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国家层面和专家视野。涌山明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即将迎来新的春天。

  【记者手记】传统村落融自然山水、民风民俗、建筑特色为一体,承载着厚重的地域文化记忆,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成为留住乡愁的必行之路。对涌山古建筑的保护,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更要修旧如旧,保持明清古建筑的原真性、地域性和传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留住涌山这个千年古村的美丽乡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Next Post

[企业导航]山东临沂林东木业有限公司

周二 12月 30 , 2014
    临沂林东木业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首个国产化OSB板企业徐州长青定向 […]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