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原来还有这十个“秘境” 我就不信你全去过

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但可能许多街巷一处的城中秘境却从没去过。这些地方,其中有一些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永远消失,有一些则不复当年模样。小编整理了十个至今能够看到的“秘境”,但愿能从这些微小的地方更多了解这个城市。

乌山

点击查看大图

乌山路口公交站旁,或者道山路上,都能找到通往乌山的小道。沿着山道而上,一路的繁树落花间夹杂着诸多古迹,乌山不声不响地待在纷乱的城市之中。午后的乌山错落的几爿石桌石椅,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贪玩的孩童在古亭四周疯跑,一旁寺庙里香火袅袅,周遭的繁忙嘈杂似乎都被隔离在山脚之下。

乌山,又称乌石山、道山,坐落于福州市区中心,与于山、屏山并称“三山”。由乌山山门拾阶而上,越是靠近山顶,景致越古,映入眼帘的是怪石嶙峋,楼榭亭台和摩崖石刻记录下古人与乌山的旧事。宋时福州知府程师孟登上乌山之后,谓此山登览之胜,可比道家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但乌山显得小巧玲珑,不必像去那些名山大川要带着近似于朝圣的心态,乌山更适合人们闲暇时来此踏春寻古,抑或是每日清晨登山锻炼。

冶山古迹仁寿堂

点击查看大图

清嘉庆年间福州郡守何茹莲所书的“冶山古迹”四字虽在城直街一侧,但那已无法通往冶山,绕到中山路,林则徐出生地、中山纪念堂都在这短短的一条街上,萨镇冰晚年居住的仁寿堂藏得更深,穿过热闹的街市,往岔路一拐,才能寻得这处置于冶山一隅的老宅。

1938年,福州乡里士绅为庆祝萨镇冰八十寿辰,由福州海军袍泽陈兆锴、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省府委员陈培锟等50余人捐资购置修建,名曰“仁寿堂”,从1947年到萨镇冰过世,他生命里最后的5年便在此度过。拾阶而上,已疏于修整的仁寿堂与冶山的古榕老树,很难想象在福州的市中心还存着这样一方静谧之地。精巧的冶山古迹,就在仁寿堂旁,摩崖石刻甚多,远远还能看到相传欧冶子练剑的欧冶池,被一道铁门隔在某单位的宿舍区内。这片福州汉文化的最早发源地,就这么静静地藏在闹市中央。

欧冶池

点击查看大图

被誉为福州第一街的冶山路,如今是各种机关单位林立。曾经有浙江龙泉的炼剑高手到福州,指名要去的便是冶山,到那去拜拜他们的祖师爷欧冶子,相传春秋时期欧冶子曾在那里的欧冶池铸剑。欧冶池现在在省财政厅后院,还是可以相对随意进入闲逛,里面是一摊最近有点发黑的池水,一片略生杂草的亭台石碑,静寂得有点无聊,但是想起黄裳《欧冶池》诗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便觉得,经历2000多年风雨的欧冶池还能尚存至今,多少是一件难能的幸事。

华林寺

点击查看大图

站在屏山路的尽头,斜斜的便能看到马路对面的华林寺,每日来往于华林路,也很少有人有闲心踱步进去。华林寺门口雷打不动地站着看起来有点严肃的售票员和有点无所事事的讲解员,票价非常便宜,只要两块钱,揣着设计很80年代的门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瞬间会有点失望,偌大的庭院有点冷清,一圈的回廊和不远处的大殿就是华林寺的全部。原来存有明代泥塑佛像的大殿,现在里面只有一些简单的古建筑资料,以及早年修复华林寺时替换下来的建筑构件。

作为江南最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华林寺的存在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原福州市文管办办公室副主任杨秉纶老人参与了华林寺修复的全过程。从1984年开始,他们花了六年的时间,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本身进行了修缮,那些在六十年代被损毁的神像不再复原,也让华林寺拥有了现在的空寂气质。难以想象的是,经过一千多年风雨的寺庙,只换掉了一根柱子,剩下被蛀空的柱子选择了化学灌浆方式,保持下了华林寺的木质特性,重建的山门也尽可能按照古时的建筑风格完成。在已是空荡的寺庙里,我们依旧可以体味出当年匠人的用心。

福建师范大学校部

点击查看大图

福建师范大学老校区所在的仓山一带,曾经是各国领事馆聚集地,同时教会学校也大多在此,如今福师大的校部便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原址,1951年华南女子文学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后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

民国时期一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是其中两所在福州的,协和大学魁岐校区早已被遗忘在城市的边缘,成为制药厂的厂房,现呈半荒废状,而1911年12月12日奠基、1914年落成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至今还在使用中,福师大老校区正门西侧的小山包上便矗立着当年的建筑。

由三座三层高的楼房组成,主楼胜利楼原名“彭氏楼”,是最早建成的一栋,右侧民主楼原名“谷莲楼”在其后完工,左侧和平楼原名“立雪楼”则到20年代建成,作为教学、行政、学生住宿使用。40年代福州沦陷期,主楼被损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址重建。在网络上还可找到许多旧时的照片,看着那些民国时期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很难想象已是百年前的光景。

平水码头

点击查看大图

昔日繁忙的平水码头,现今藏匿在从台江去往仓山的三县洲大桥下,一溜新建的高档住宅背后一堵灰墙,似乎把福州的过去与现在清楚地区隔开来。长长的灰墙留下了几个开口,走到岸边,除了人烟稀疏的平水码头,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扭头便能看见一旁颇有势头的齐天大圣庙。

很多外地的朋友初来福州,在巷弄街角旮旯里总会发现他们不认识的神明,当他们看到《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也被福州人供到庙里时,终于忍不住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连虚构的小说人物也能在这里拥有这般多的信徒?生活在福州的人无法轻松地给出答案,至今学者们也仍在讨论。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和临水娘娘陈靖姑有关,《闽都别记》里提到当年她收伏的一只妖猴后来成为了民众的保护神,福州人称其为“丹霞大圣”,到了明末清初《西游记》广为流行,大家便渐渐把原来供奉的猴神与孙悟空联系到一起,毕竟孙悟空比起曾经强抢民女的“丹霞大圣”要完美得多。

而原来只是降妖伏魔的齐天大圣,慢慢又被福州人加上了求财、求仕、求子、求医等等的功能,把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寄予在这份想象里,这很符合福州人温吞无争还有点莫名乐观的性格。福州话把孙悟空叫做“猴圣王”(据1871年的《榕腔初学撮要》记载,新近《福州方言词典》标注为“猴中王”),也多少应和了这种说法。

清初文学家人获在《坚靓余集》云:“福州人皆祀孙行者于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四五月间迎神,龙舟装饰宝玩,鼓乐喧阂,市人奔走若狂,视其中坐一弥猴耳。”现在有闲情踱步到闽江边的这座齐天大圣庙,还能看到老人们在不远处的凉亭里瞎聊,刚刚整修完的苍霞公园,隔着荒废的江心岛,对面是葱绿的烟台山,身后是一片高耸的新楼房,也许这才是今天能代表福州的情境。

龙岭顶
点击查看大图

大庙山的大部分已是福州第四中学的地界,与其一墙相隔的是大庙山西北半山腰的龙岭顶,紧靠龙岭顶另一侧是彩气山。旧时重阳节福州有登高习俗,人们从龙岭顶往大庙山上的天星台而去,这一带便热闹非凡,各种小摊点云集。

如今已看不到那般的景象,自大庙山巷或水利巷而上,也无法抵达制高点,古迹都藏在了四中的校园里。旧时的瞭望台被隔在民居背后,难以进入。过去拜完“商神”张真君,龙岭顶上武圣庙的“诚信神”关帝也是上下杭的商贾们不会错过的,武圣庙如今作为幼儿园使用。2010年3月的一场大火烧掉了龙岭顶通往上杭路两侧的宅子,后来废墟就成为周围居民的菜地。

上下杭改造后,居民不断外迁,祥和宁静的龙岭顶已基本人去楼空,剩下三两户人家,还能见着些许旧时光。

涌泉寺

点击查看大图

在鼓山半山腰的涌泉寺,自古便有“闽刹之冠”的称誉,相传寺前曾有一壑清泉不断涌出,因而得“涌泉寺”之名。傍山而建的涌泉寺,由30多个殿堂组成,层叠分布于山石林荫间,故素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的说法。涌泉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据史料记载,涌泉寺旧址本为一潭,有毒龙出没,唐朝时有僧侣在潭旁建寺并诵读华严经,毒龙便不再为害。

涌泉寺曾是重要的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弘一法师曾在涌泉寺发现了极其珍贵的《华严疏论纂要》,他也写序称赞涌泉寺为“藏佛典古板之宝窟”。郁达夫的《闽游滴沥》里也是如此记述了涌泉寺,说是它与其他大寺院在规格上虽无异,但有三个特别之处,其中一个便是“寺里宝藏着的一部经典”。其实一旦踏入涌泉寺的山门就会有一种静寂之感,大殿的肃穆与葱郁的环境,绕到后面还有漫山历代名流的摩崖石刻,一间茶室点缀其间,很适合度过一个好天气的午后。

金山寺

点击查看大图

与其他江上沙洲慢慢堆积而成的小岛不同,金山寺的浮岛是天然而成的江中小石埠,妙峰山脉到江边戛然而止,百米外又隆起小山包,千余年来一直存于闽江之上,不论是神仙洞还是龟精的各式传说,只为渲染这里绝佳的风水,旧时被称为“小金山”。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有联于此:“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早在五代时期(907-960年)岛上便建石塔一座,除了驱邪尊神,更有重要的导航作用。

宋绍兴年间(1311年)加建庙堂成金山寺,被福州当地居民认为有着“会浮”的功能,即使水涨也不被淹没。清朝的《榕城考古略》里便有记载:“江渚突出一埠,随潮高下,水涨而不没。”故而金山寺香火不断,除了善男信女,亦是文人墨客必游之地,留下诗词歌赋甚多,“塔影江声随波动,渡口人声尽日喧”,说的则是在金山寺对面的洪塘古渡口,这里一度是临近诸乡来往福州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个在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影像里看似绝于尘世的金山寺旧时也许是相当热闹。

阳岐午桥

点击查看大图

因着要去看严复,去了盖山镇三环边上阳岐村,这座古旧的村落已被高速公路一分为二,严复的墓也被夹在交错的大马路边,原来墓前的路是阳岐人进城的必经之路,现在已是鲜少有人车经过。绕过高速公路,才得以进入另外一半的村落,严复的祖宅、严家宗祠,还有他死前主持重修的尚书祖庙皆藏在这里。进村不久,便见一座古桥跨于河上,名为“午桥”,有近千年历史,明清时期曾是福州人去往阳岐古都的要道。

过了午桥,绕进以严复的号为巷名的几道巷,便能抵达严复的祖居。村子里的居民还不少,经常便是坐在家门口闲聊,放学的孩童一拨拨涌过午桥,桥下的阳岐江水乌黑油亮,早已不似明代黄元的《渡阳岐江》诗里所写的那般景致:“暝色入长江,江帆疾如鸟。空山白云外,一望更何有?飒沓飞雨来,萧条夕阳后。孤灯照寒舟,且复醉杯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南京新型白蚁灭治药剂获国家专利

周三 6 月 3 , 2015
【摘要】 南京地处宁镇丘陵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植被丰茂,适合多种白蚁的生存繁衍,为白蚁危害 […]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