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界木结构文化遗产的骄傲”

 

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现场吟诵碑文
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现场吟诵碑文

游客们在刚刚揭幕的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游客们在刚刚揭幕的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千年古建,江南一绝。宁波市首个“国保”单位—保国寺昨日迎来大殿建成1000周年庆典。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撰文、著名书法家高式熊先生书写的千年纪念碑也正式揭幕。

昨天是宁波市第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除了保国寺千年纪念碑揭碑外,10余项系列活动当天也全面展开。百余位海内外文化方面的专家齐聚甬城,针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向世界发出了宁波的声音。

碑文乃唐宋古文体,由饶宗颐撰写

“四明有山,名曰灵山,初有骠骑将军庙……”昨天上午9点,在众多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齐声吟诵中,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隆重揭幕。

据记者了解,此纪念碑唐宋古文体碑文由98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撰写,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造访宁波,对保国寺印象十分深刻。碑文中,饶宗颐将自己对保国寺大殿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保护历程的深入了解都融于笔端。据悉,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今后将作为一项永久性的人文景观立于大殿旁,以后大家前去参观时,可以看到这块见证历史的石碑。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盛赞保国寺

历经千年风雨的保国寺大殿,集宋代遗构、木装修、彩画于一身,完美诠释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从唐代注重气魄向宋代倾向华丽多彩的发展历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于连表示,作为世界范围内木结构文化遗产的骄傲,保国寺大殿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这对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对它(保国寺大殿)价值的认识,以及为下一代保护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意义很重大。”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认为,保国寺大殿为我国古代建筑谱系提供了一把精准标尺。“举办这样的纪念活动,既可以体现先进文化的力量,也可以促进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的精神传承与弘扬。”在金兴盛看来,保国寺近年来以古建筑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依法保护、合理利用、有效展示,是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

研讨会争鸣

单霁翔:修缮要最大限度保修文物信息

除了保国寺建殿千年揭碑仪式外,昨天,还有多项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在甬城同步举行。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单霁翔作了《展望2020年》主题演讲。

据记者了解,继上世纪70年代大修后,保国寺在本世纪的首次大修方案也在制定中。单霁翔表示,文物建筑修缮要最大限度保修历史信息,“要尽可能不去改变文物的原状,同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的传承。”

会上,单霁翔还举了一个故宫倦勤斋修缮的例子。“倦勤斋,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座房子,是乾隆花园四进院落最后一进的最后一栋房子,连琉璃都没挂,是一个卷篷顶的灰瓦的一栋房子。但是修缮的时候,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

“像幻灯片上面展示这幅通景画,紫藤的器材。当修缮这个通景画的时候,把它落下来的时候,发现它原来是裱在一种植物所做的底上。这种植物经过研究,只有在安徽的山区里面才有这种植物。”单霁翔说,为此,故宫的专家专门到安徽去寻找这种植物和可以用这种植物做纸浆的传承人。经过将近两年的研究,他们才把这项传统工艺恢复,制作成当年同样品质的这样的纸板,把它运到紫禁城。

郭黛姮:保国寺保护大环境仍存隐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梁思成弟子郭黛姮昨天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保国寺大殿的独特价值与保护》的报告。她从自己多年研究保国寺大殿建筑文化的经历出发,提出了对保国寺历史环境保护的再认识。

郭黛姮说,保国寺大殿现存木构建筑,比《营造法式》早了90年,“它在结构与装修方面所反映的技术做法,与《营造法式》条纹完全契合者之多,是令人惊讶的。这在现存《营造法式》成书之前的木构遗存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她表示,在浙江这样一个多雨的地区,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不断,“保国寺大殿能够在这些灾难面前岿然不动,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其优越的结构体系。”

但结构体系的优越,不代表保国寺大殿的保护就不存在隐忧。继前天接受甬城媒体采访谈及慈江拓宽对保国寺的威胁后,昨天,郭黛姮再度公开提到了这个问题。

“大环境的保护仍然对保国寺这座千年古刹构成威胁,这是很遗憾的。”郭黛姮说,几年前,保国寺山脚下的慈江河道被拓宽,从原有的23~30米加宽成60米的大河。

“在木构件含水率达到26%的条件下,可造成木构件的腐朽、虫蛀、开裂等诸多问题。”郭黛姮表示,慈江加宽、水流量增大,势必造成大殿所处环境的湿度增大,“从现在大殿的木材保存状况来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在保国寺大殿迎来千年之寿之际,郭黛姮很是希望慈江能够恢复历史面貌,“这将是对保护千年古刹的最大贡献。”

分会场

专家谈历史文化名楼与会馆保护

“请留下城市的记忆”

作为宁波市第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昨天,“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年会”、宁波庆安会馆“中国会馆保护与发展(宁波)研讨会”相继在甬城举行。

十三座名楼楼主汇聚甬城

上午还在出席保国寺揭碑仪式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下午的分会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历史文化名楼还是会馆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记忆,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就是留下城市的记忆,“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在历史文化名楼年会上,来自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鹳雀楼、大观楼、阅江楼、天心阁、天一阁、钟鼓楼、城隍阁、泰州望海楼、温州望海楼等十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楼(阁)主及代表一百余人就历史文化名楼与城市形象塑造、历史文化名楼在区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历史文化名楼的时代价值等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单霁翔表示,历史文化名楼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观,是一座城市的根、魂所在的文化载体,保护这些历史名楼首先要加强对名楼周边环境的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的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会馆保护迎来大好时机

谈及历史文化名楼与会馆的保护与发展,单霁翔则认为,这些会馆保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信息,“在中国明清时期的都市中,会馆作为的同业、同籍工商行帮机构和同乡居停聚会场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外乡移民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也起了一定作用。而在近代史上,会馆与政治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会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单霁翔看来,保护好会馆就是留下城市的记忆,这是大家的历史责任,“目前,会馆正迎来保护和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各地政府在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过程中,对历史上形成的会馆建筑保护和利用日趋重视,制定了保护规划,并进行保护性修缮。二是会馆传承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加强,各地会馆在维修开放后都设立有博物馆,成为反映地域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的一张城市名片。三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会馆工作者,对会馆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学术成果。四是现代商务元素的有机融入,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结合,使古老的会馆正逐渐焕发新的活力,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保护好、传承好会馆、弘扬好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耐候木油,水性耐候木油,班百赫

周五 12 月 13 , 2013
耐候木油   水性耐候木油:    水性耐候木油是班百赫品牌旗下一款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