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木构建筑之最:宜丰鲁班坊

文/图 全媒体记者陈文秀 实习生陈学硕

中国江西网讯 我省或发现亚洲最早“鲁班坊”!

6月18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宜丰县花桥乡白市村现存一座纯木结构的牌楼“鲁班坊”,据有关学者考证,该牌楼建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比亚洲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唐代南禅寺(公元782年建)还要早109年!

江西省考古研究院保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肖发标实地考察后认为,该鲁班坊的始建年代至少可以到元末明初,在全省甚至全国已经非常稀少,其价值足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宜丰花桥乡白市村的纯木建筑“鲁班坊”

考古工作者在“鲁班坊”楼顶考察

唐代特有托木——“如意托”

爆料

宜丰发现唐代牌楼“鲁班坊”

18日,宜丰县史志办副主任漆跃庆向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报料称,位于该县花桥乡白市村厚埠自然村,有一座唐代木建筑“鲁班坊”,经历1300多年仍保存完好,非常罕见。

据厚埠及全国多处《毛氏族谱》载:唐贞观时,河南荥阳人毛俦任江南道大使加参知政事,他与名相房玄龄是好友,在江西也颇有政声,深得地方称赞,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因官入籍而将家眷迁至今江西新建县松湖乡钱洲村,成为江西乃至江南毛氏始祖。其第四子毛珪于咸亨年间(公元670-673年)自钱洲分迁新昌(宜丰旧称)太平乡(今花桥乡)之厚埠,为宜丰毛氏始祖,其后衍为八族。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毛珪率厚埠族人众建牌坊,即今“鲁班坊”,经风雨1334年,仍屹立如初。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鲁班坊全坊呈长方形,坊内四壁板上原书有《仙坊记》。据实地估算,地面距歇山顶最高翘檐约6.7米;坊间进深5.3米,面阔4.3米。外观气势雄伟,轮廓俊美古朴,梁架结构简练;斗拱雄健、出檐深远;门楣至歇山顶翘檐高度与门柱高之比约为三分之二,础柱饱满,立柱丰硕,突显雍容丰腴之态;整个建筑无一钉,全是榫卯结构;除柱础与基脚外,全坊无夯墙或叠石墙基。这一切,处处突显唐风。

价值

比现存最早木建筑早109年?

近年来,漆跃庆和南昌工程学院刘飞华教授等人对宜丰“鲁班坊”的建筑年代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漆跃庆称,“鲁班坊”始建年代,地方志及族谱绝对纪元为“唐咸亨四年鼎建”(公元673年),这也是目前国内已知存世的最早唐代木构建筑,比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并称之为“中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公元857年建)早184年,比中国乃至亚洲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唐代南禅寺(公元782年建)早109年!

对于这一发现,漆跃庆认为有两大证据:“鲁班坊”建立时间有绝对纪元为史证。其建筑形制与风格所体现的是唐代原始元素。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新昌县志》及之后历修县志,均载有《鲁班坊记》。该文开篇第一句就明确指出鲁班坊自“唐咸亨历今相距千余年”。

另外,宜丰“鲁班坊”有典型的唐建特征“侧脚”,歇山顶唐建特征明显,横梁施有唐代典型的朱白蓝三色彩绘,还有唐代特有托木——“如意托”等,其建筑风格尽显唐风。

漆跃庆称,经多方考证发现,宜丰“鲁班坊”历代只作个别构件重修而非重建,原建千年未易,历史改动小,主体原貌保存基本完整。

专家

年代至少追溯至元末明初

那么,这座纯木结构的牌楼“鲁班坊”,究竟是不是唐代建筑?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肖发标进行了实地考察。

肖发标表示,他的第一观感是周边环境破坏较大,鲁班坊两侧都新建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另外现存的坊额上书写的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鲁班坊”三字,原先坊板上记载历史上四次维修的墨书也已经看不清了,而且柱脚明显加高了,因此,对鲁班坊的建筑年代存有较多疑问。

根据经验,推测顶梁上应该还有纪年题记,但只拍摄到“合门重修”四字。而对于清乾隆年间毛应求所作《鲁班坊记》所记其始祖毛俦“登贞观戊子进士,校书宏文馆,供内廷者十有一载,与房梁公元龄相友善,沉毅宏博,深为器重,后参知江南道事”,求证《新(旧)唐书》和其他正史,并没有相关记载可以印证。因此,还不能据此作为其建于唐咸亨年间的确切证据。

“我是从事考古工作的,判定文物的年代从来讲究实证。”肖发标称,从坊板上留下的墨书文字,可以见到最早一次是在当地毛氏“二十世……兄弟重修”,第二次维修是在“二十七世祖于正德”年间,照此推算,鲁班坊的始建年代至少可以到元末明初。从族谱上的《明厚埠基宇图》上所载“八族祠堂”在村外而不在村内及“鲁班坊”的名称不是明后期诸如“御史坊”“进士第”之类标榜家族荣耀之类的坊名等方面,也可以得到印证。

肖发标认为,作为民间木构建筑来说,能早到元代,在全省甚至全国已经非常稀少,其价值也足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呼吁

希望更多古建专家参与考证

“今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发现和保护有价值的文物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肖发标表示,相关学者对宜丰鲁班坊的建筑年代所做的大量考证工作,他表示由衷赞赏。

另外,他希望有更多的古建筑专家参与考证。“对于宜丰鲁班坊的建筑风格,由于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唐代木构建筑,只见过像南昌滕王阁这样的模仿唐代的现代建筑,所以不敢轻言。”肖发标称,如果能从现存的木构件上取样去做碳十四测试,从科学数据上提供年代依据,将更能提升鲁班坊的历史价值。

漆跃庆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即通过权威机构,对这个建筑的不同构件取样做测定,如果能测定其为唐代建筑,那么这一发现将改写现存最早木构建筑的历史。

揭秘

“鲁班坊”为何历经千年不倒

有一种观点认为:江南潮湿,唐代木建不可能保存下来,所以江南不可能有唐木建存世。

漆跃庆称,其实这是一种常识误区。就宜丰而言,古木建得以保存,是历史常态。宜丰县城有个“南园”,为北宋名士蔡曾(黄庭坚姑父)所建,属省保单位,迄今历时即将千年,黄庭坚曾作名篇《东郭南园记》以记之。南园前濒水依山,山水前后相隔均仅10余米,且雾大,这种环境明显是不利于古建的保存。然而,南园历史上虽也有多次重修,但许多宋代木构件却保存如初,建筑原貌更没改动过。理论上,南园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早应湮灭,之所以得以存留,主要原因就是石砌台基有一米多高,加之河边风大,因此古建意外得以保留。

“就宜丰环境而言,如杉木硬度以上的木材,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被虫蛀,二是在高处且通风,几乎无一例外可保存数百年或千年以上乃至未知。”漆跃庆说。

或将填补唐代营造法式的空白

另外,漆跃庆一行在进行田野考查的过程中,发现鲁班坊横梁的一头约30厘米处,竟被生生锯断为两截,成为断梁,断处的支撑物仅靠下方一块 “如意头”托住。后横梁本是起着重要牵拉承重作用,把它完全截断,按常理,这是几近故意破坏以使建筑垮塌的做法,但事实上这一“错误”竟千年未曾纠正,建坊之初如此,后来重修多次理应换掉却也没换掉,至今还是原样,但奇怪的是鲁班坊千余年始终稳固。

就此,村民们说出了一个秘密:断梁两截的内芯,其实有一个凹凸状暗榫卯,边上再打一个洞进去用木尖拴住,洞口已被封死。“这个奥妙,目的也许是通过改变应力来达到平衡,使整个建筑有个松紧膨胀的保险系数。”漆跃庆认为,这个不解之谜,或将填补唐代营造法式的一个空白。(江南都市 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Next Post

木结构与其他建筑形式比较

周六 4 月 11 , 2015
    一个被称为"雅典计划"的科学研究项目,有建筑设计师、 […]

你可能也喜欢